华兴化工
2,2’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(V601)
中文名称: 2,2’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(V601);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
英文代号: AIBME;V-601;
CAS号: 2589-57-3
CBNumber: CB4406637
分子式: C10H18N2O4
分子量: 230.26
MOL File:2589-57-3.mol
性质:常温下为淡黄色的蜡状固体,熔点在22~28℃,分解温度为96℃,在甲苯溶剂中于65℃下的半衰期为10h。
产品指标 表一
项 目 |
指标 |
外观 |
白色晶体(或淡黄色晶体) |
熔点范围,℃ |
22~28 |
溶解性(5%的甲醇溶液) |
溶解为无色透明或近于无色透明液体 |
2,2’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(V601)含量,%,≥ |
97.0 |
水分,%(m/m) ≤ |
1.0 |
纯度(HPLC法),%(m/m) ≤ |
97.0 |
溶解性:溶于甲醇、甲苯,微溶于水。
主要应用领域:用作聚合物自由基类引发剂。如聚醚多元醇POP、聚乙烯醇、有机玻璃,聚丙烯腈等各类高分子聚合反应,也可作为橡胶、塑料、树脂类高分子材料的发泡剂。
产品优势:
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(AIBME)作为偶氮二异丁腈(AIBN)和偶氮二异庚腈(ABVN)的升级替代产品,有其独特的优点:
1、分解产物主要为异丁酸甲酯和四甲基丁二酸二甲酯。分解物常温下均为液态,不产生固态晶核,减少了结块现象,从而减少了某些聚合物生产过程中的管道清理的工作量。
2、分解活化能为1.28×105J/mol,引发活性适中。除了具有偶氮二异庚腈的自由基释放平稳,引发温度较低、接枝效果好的特点外,还能有效降低产品中单体残留量低,能在提高固含量的同时控制粘度。实验发现,在POP聚合反应中采用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聚,能使得产品转化率提高1%左右,有效降低了产品综合成本。
3、产品不含氰基,保存使用时,不会产生游离氰,对人无害,是环保型引发剂,拓宽了下游产品的应用范围。能作为医药中间体聚合引发剂以及医疗器械用高分子聚合物,所制得产品不含氰基更环保,可满足欧盟、美国、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产品环保方面的要求。
应用分析:
一、POP生产中应用分析。
目前国内POP生产中,最常采用的引发剂是偶氮二异丁腈(以下简称AIBN)。AIBN由于其本身特性,在POP聚合引发中有着一定的缺陷。AIBN分解后的产物之一为固态四甲基丁二腈,在单体和聚合物中均不能溶解,容易作为晶核,诱导聚合物析出并包裹形成结块,堵塞管道。也会导致POP产品在贮存时不稳定,容易分解。另外和同类的偶氮类引发剂相比,AIBN引发聚合活性较强,聚合比较迅速,容易导致聚合反应提前终止,单体残留较多。POP产品粒径偏小且分布过于集中,导致粘度偏大影响使用,且随着产品固含量的提高,产物粘度升高的特别明显。
由于上述原因,目前国内几个主要POP生产厂家,已相继改用AIBME为引发剂。AIBME作为偶氮类引发剂同样具有AIBN及ABVN的优点,例如比过氧化物引发剂更不容易夺取氢原子,是多元醇的最低链转移剂之一,能使产品的黏度较低。与AIBN相比,采用AIBME引发聚合得到的产品黏度更低,残留单体更少,在储运过程中比较稳定不分层。同时下游产品无论在回弹性、撕裂强度、拉伸强度还是在开孔性能、舒适度等方面能完全满足要求,另外所制产品颜色更浅,在手感舒适度方面也更好。
两种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制得POP指标: 表二
引发剂 |
偶氮二异丁腈 |
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 |
粘度/MPa.s |
4000~6000 |
3000~4000 |
转化率/% |
96~97 |
≥98以上 |
粒径大小分布/µm |
0.1~1 |
0.5~1 |
残留单体/×10-6 |
<2000 |
<100 |
二、聚乙烯醇聚合应用
聚乙烯醇聚合反应(反应温度为63℃~65℃)中各引发剂用量 表三
|
偶氮二异丁腈(AIBN) |
偶氮二异庚腈(ABVN) |
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(AIBME) |
引发剂用量 |
100 ppm |
30 ppm |
50 ppm |
三、聚氯乙烯及其他方面应用,正在进一步实验中,尚无具体数据。
包装运输:20公斤/纸板桶内衬聚乙烯塑料袋。
UN编码:3236 包装类别:II